
速寫的速度與深度:為何時間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
2024 Dec 12 ▪速寫
老實說我對於速寫的那種一定要在現場處理完的執著,有著很大程度上的難以理解。時間是一種挑戰沒錯,但有時候也是一種限制。時間上的限縮之所以是一種挑戰,是因為它很有可能激發人的潛能,爆發出前所未見的表現力,但我們總不能老是在期待著爆發以及隨之而來的表現力(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連動關係),當這種期待浮現,往往就是我們試圖去找出一個(成功)模式的時候,那速寫就有可能變成了一個有毒的事情了。
當初讓我自己拿起筆走上街頭畫畫的動力,跟挑戰幾分鐘之內要畫完一張畫的這個念頭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我純粹只是想要以畫來紀錄建築物跟街景,那些很容易就在時間裡消逝的東西,所以我很清楚在我的畫裡,時代的味道跟一定的可辨識性是不能放掉的,簡單說,我在意的是畫出一張我認為“好的”作品,而不是快速完成的作品。
當然,因為主題的關係,有的圖的確是需要很直覺性地快速完成,花太多時間去琢磨反而是最糟的方式,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那就會十分合於快速完成的標準。但是,我認為如何去分辨對於不同目標以及主題,以不同的標準來完成才是合情合理的態度,因此在快慢繁簡之間的排列組合,會是速寫這件事多變迷人的關鍵。
拿這兩張人物速寫來說好了,這兩張都是我在人群中以鋼筆在兩到三分鐘左右的時間完成的線條速寫,但是這兩個人物在當下給我的感受實在是太飽滿跟複雜,我完全不想要“在時間內”以顏色填滿它們,我想要回去好好消化一下這份情緒,再以我的理解作為詮釋的基礎為這兩張作品上色,或是裝飾,不管怎麼說,我唯一關心的是它們會不會被好好地呈現,至於時間就不在考慮之內了。
我常說,當你離開現場,你的作品就是事件唯一的證明,它將永遠獨立存在;至於你,畫紙跟對象物的交會,那才真的只是一瞬間的事情。

0則留言